ISO 三個體系認證之間的差異
2022-12-08
“證書編號是0193A001,01是認證機構的代號,93是指1993年,A是ISO9001當時的代號,001是順序號,也就是第一張。”盡管已經過去了20多年,如今已經退休的倪紅(hong)衛(wei)說起(qi)當年的情形,依然如數家珍。
1993年4月,上海汽輪機廠獲得了國家認可的第一張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。倪紅衛當時任職該廠質量管理處副處長,全程參與和見證了通過ISO9001認證經過。
1992年7月,全國召開了認證工作會議。當時,國家技術監督局強調,ISO9001質量體(ti)系(xi)認(ren)證(zheng)必須堅持認(ren)證(zheng)自愿的原則———“不(bu)(bu)潑冷水(shui)不(bu)(bu)澆油”。在這個前提下,開始在全國尋找愿意參與試點的單位(wei)。
上海汽輪機廠得知這個消息之后,積極主動爭取獲得了試點的機會。為什么上海汽輪機廠如此希望進行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?倪紅衛介紹說,這與當時(shi)上海汽輪機廠面臨的兩件事情有(you)關。
第一件事情是上海汽輪機廠當時正在與美國西屋洽談合資事宜。對方提出了多達37頁的技術建議書,其中11頁與質量有關。而這些關于質量的技術條款,其來源就是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標準。要達成合資,就需要通過ISO9001的認證。
第二件事情是上海汽輪機廠獲得了一個出口先進機組的機遇。1992年,上海汽輪機廠與巴基斯坦洽談出口30萬千瓦汽輪機,盡管產品質量優良,并提供了包括國家優質產品金牌在內的眾多證書,但對方聘請的咨詢公司并不認同。由于沒有國際認可的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證書,被要求與該廠合作的一家美國公司出具擔保,其實這家美國公司當時還處于英國勞埃德公司認證過程中,拿到證書是1992年12月。為了這個合同上汽廠付出了20萬美元的擔(dan)保(bao)條件款(kuan),這在當時相當于全廠員工(gong)的月收入總和(he),而(er)且在后續出口中(zhong)仍(reng)需(xu)出具相應的擔(dan)保(bao)。這讓上海(hai)汽輪機廠有了與(yu)國際(ji)接軌的強烈渴(ke)望(wang)。
“可以說,參與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(ren)證,是我們企(qi)業的(de)內(nei)在要求。”倪(ni)紅衛說。
認證帶來經濟(ji)效(xiao)益大增
能夠成為試點單位,也與上汽廠具有良好的質量管理基礎有關。倪紅衛介紹說,從1978年開始,上汽廠就開始推行全面質量管理,先后編過四本質量手冊。在這個基礎上,在進入試點之后,上汽廠認證對照ISO9001標準,開啟了認證之路(lu)。
認證之路并不平坦。上汽廠對照ISO9001標準,組織編寫團隊幾易其稿,完成了提供認證的質量手冊。然而,在接受我國第一家按照國際慣例運作的第三方體系認證機構———上海質量體系審核中心(SAC)的初審時,發現14個項目不符合標準,在其后正式審核時,又發現有5項不符合項目。上汽廠積極分析原因,針對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改正,最終,在1993年4月,上汽廠拿下了編號為0193A001的國內第一張ISO9001質量(liang)體系認證(zheng)(zheng)證(zheng)(zheng)書。
凡是通過ISO9001認(ren)證的企業,表明(ming)企業能持續穩定(ding)地(di)向顧(gu)客提供(gong)預期和滿意的合格產(chan)品,在各項(xiang)管理系統整(zheng)合上已達(da)到了(le)國際標準(zhun),獲(huo)得了(le)“走向國際市場的通行(xing)證”。
第一張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證書為上汽廠帶來了豐厚的回報:在獲得證書的當年,生產汽輪機335萬千瓦,銷售收入5.77億元,利潤800萬元,利稅3715萬元,全員勞動生產率5.6萬元/人,分別比認證前的1992年增長了34%、37%、66%、42%、23%,并且當年出口機組訂貨達到了近3億元,開創了我國30萬千瓦級(ji)大(da)型發電設備打入國際(ji)市場的先例。